智能建筑标准化进程回眸与未来展望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1年1月19日
  • 浏览次数:4978

      “十一五”辉煌谢幕,“十二五”大幕徐徐拉开。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间节点上,回顾、展望成为当下最热门的关键词。
  1月7日,由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举办的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0年会议在北京落下帷幕。专家、官员、企业家等100多位业内人士回顾智能建筑行业在迈向标准化之路上走过的风雨历程,清晰地勾画出行业发展的大致脉络,也对下一个五年的发展描绘出新的蓝图。

  标准打牢行业根基
  自从1984年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建筑问世以来,这种融合了众多尖端科技、能为居民提供自动化、智能化生活体验的建筑风靡全球,并迅速在欧美等发达地区普及开来。近十年,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与之相关的智能化产品逐渐走进消费者的视野中,智能建筑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大量具有办公自动化(BA)、办公室自动化(OA)和通信自动化(CA)的3A建筑、3A小区拔地而起,而与之配套的综合布线系统、安防系统、楼宇自控系统也逐渐成为提升建筑功能、衡量建筑“含金量”的重要指标。
  由于智能建筑、智能小区在我国是新生事物,出现的时间不长,技术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统一标准,智能化设计、施工、验收等各环节的质量参差不齐。为了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国家行业主管部门陆续出台多部行业标准与规范,截至2010年底,已编制完成《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1部分系统通用要求》、《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2部分检测验收》、《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3部分物业管理》等四项国家标准,正在编制《建筑自动化和控制系统》等三项国家标准。
  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李毅表示,目前,我国在智能建筑及居住区领域的标准日趋完善,在规范从业人员行为、提高智能化工程质量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我国的智能建筑向标准化、数字化的方向稳步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落实不甚理想困扰行业前行
  尽管在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努力下,制定了多项行业标准。但是,智能建筑行业的标准化进程并非尽善尽美,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副司长田国民在谈及智能建筑标准制定中存在的问题时指出,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只集中在个别领域,标准之间的协调性有待加强;一些标准的先进性尚需提高,标准的制定实施还不能充分满足智能建筑市场的发展需要,特别是智能建筑领域的产品标准还比较缺乏,急需制定相关的产品标准。
  除了标准不完善之外,标准的落实情况也不甚理想。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张永刚曾向记者坦言,标准的落实情况跟当地的经济水平、智能化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我国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智能建筑的规模大、系统多、业主对工程的要求也比较高,促使了不少技术人员在操作时,努力提高技术水平、严格遵守标准规范。但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智能建筑的项目数量、技术队伍实力比较弱,很多地区的智能化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业主对智能化系统的要求不高。因此,这些地区在落实标准时,往往会“大打折扣”。
  此外,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气候存在较大差异,各地智能化标准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但是遗憾的是,很多地方没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标准很难落实到位。

  标准助推行业发展
  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业内人士纷纷为智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李铮表示,智能建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靠支撑,是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行业。它不仅为我国建筑行业带来直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对其他领域的发展有着辐射支撑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各位专家应着力研究不同标准之间的协调关系,做好基础性、公共性标准的编制及贯彻实施工作,使技术标准在智能建筑的设计、实施、验收等环节真正发挥规范、约束和指导作用。积极应对智能建筑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国家总体政策方向,进行楼宇控制系统通信协议、楼宇控制系统安全体系等突出技术的研究工作,在条件成熟时,建立绿色智能建筑技术研发中心或者实验室,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研发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高效率、低成本、易使用维护的智能化产品。
  还有不少业内人士对智能建筑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工作寄予厚望。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标准二部信息技术与自动化处处长孙维指出,智能建筑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实现重点突破。要密切关注国际标准化动态和信息,主动争取承担国际标准化工作任务,积极扩大与有关国际组织的合作,及时跟踪国外先进技术,开展国际相关标准的对比研究工作,吸收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把世界先进科技成果和国际标准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指导我们的实践。(金真)

来源:中国建设报

更多
关键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