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市场井喷产能不足显现

  • 编辑:管理员
  • 发表时间:2017年4月11日
  • 浏览次数:2261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推动下,装配式建筑市场忽如一夜春风来。以北京市为例,在出台产业推动政策之后,原打算用传统建造方式的企业,都纷纷采用装配式方式来做。装配式建筑市场集中爆发,对产能提出要求。不过,装配式建筑的产能形成是需要一定生命周期的,要新建一个工厂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在建筑工业化领域耕耘了21个年头的远大住工已提前预见了产业发展的转型。远大住工副总裁沈丹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采访时表示,面对装配式建筑市场井喷,对行业中的企业的自身基础条件是一种挑战;希望行业中的企业发展是良性的,而不是拔苗助长式的成长。

第十三届国际绿建大会期间,国务院参事、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一行与远大住工副总裁沈丹做交流

        中国房地产报:近年来,市场对装配式建筑接受度有何改变?
        沈丹:
远大住工在建筑工业化领域已经做了20多年,最早之前的市场推广很困难,过程也很痛苦。现阶段来说,无论是政策环境、市场环境、还是产业环境,都比较好了。装配式建筑已从大家不接受,发展到现在市场集中爆发,现阶段甚至出现产能不够的情况。以北京为例,今年地方扶持和激励政策出台后,市场启动很快,很多打算用传统建造方式的企业,都准备用装配式来做。我们不得不从天津、河北来调配产能满足北京市场需求。
        中国房地产报:市场井喷之下,装配式建筑从业企业应该注意什么?
        沈丹:产能的形成是需要一定的生命周期的。要新建一个工厂需要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那么现阶段一下子出现市场井喷情况,作为行业中的一些企业,如何来应对这种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快速扩大,对自身平台、自身的基础条件是一种挑战。我们希望行业发展是良性的,而不是拔苗助长式的成长。远大住工现在能够采用联合的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快速布局,因为我们有多年的积累和沉淀。
        中国房地产报:远大联合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沈丹:
远大住工经过21年的实践探索,已经形成了一套从设计到生产,到施工,到运营全产业链的完整技术体系、解决方案,我们想将积累的技术体系、管理体系、运营模式与有意向的合作伙伴来共享,以输出品牌、输出技术、输出管理、参与投资的方式,与各个地方的优质企业,与我们自身资源互补性企业形成合资公司来运营,并将这种合作模式完全本地化,变成一个本土的企业。目前,“远大联合”已在50余座城市,覆盖京津冀、长三角、丝路经济带、珠三角等节点城市。
        中国房地产报:装配式建筑在市场推广中如何控制成本?
        沈丹:
成本是市场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价格上没有竞争力,装配式建筑市场发展则没有后劲。目前市场上很多企业在说装配式方式比传统方式贵,贵300元~500元/平方米说法不等。远大住工技术体系不高于传统建造成本也是有依据的。成本控制一定不是某一个点上的控制,而是技术体系从研发、设计阶段进行控制。所以,我们整个技术研发设计过程中所追求的一个核心理念是,在保证建筑安全的前提下,能够更好、更快、更便宜。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建筑产业化是一个产业链的技术体系,而不是一个节点概念。现阶段很多想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都认为产业化只是一个PC(预制混凝土构建)工厂加吊装队伍这么简单,这完全是片面理解,并且这样做,肯定会造成成本增加,因为上一个环节不会考虑下一个环节的实现性和经济性,造成每一个环节成本的增加。另外,对于技术体系,不是说为了好看或者为了提高装配率,就认为这个技术是好的,而是一定要便于实现,让建筑质量更好,效率更高,同时降低成本。
        其次,运营成本方面也需要不断从提升效率、提升管理来降低成本,包括规模效应和规模经济,远大住工的规模越来越大,很多成本就会比别人低。比如集采的议价能力,上下游产业链配套的成熟带来沟通成本的降低。

来源:中国房地产网

更多